近日
《中国国门时报》刊登文章
点赞我市智慧口岸试点建设
全文如下
↓↓↓
江苏省连云港市
全力推进智慧口岸试点建设
江苏省连云港市认真贯彻落实
海关总署等九部门发布的
《关于智慧口岸建设的指导意见》
的部署要求
全力推进智慧口岸试点建设
不断提升口岸综合服务效能
依托“单一窗口”
夯实智慧口岸数字底座
打造“一站式”服务平台。依托中国(江苏)国际贸易“单一窗口”和“E港通”口岸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,实现国际船舶进出港信息同步向海事、海关、边检、港口、引航、拖轮、供水、供电、航修9家单位“九合一申报”,实现无纸化办理,合并重复录入项210个,免去人工填写数据项83个,取消纸面单证99种,国际进出境船舶申报时间由平均24小时压缩至1小时。
建设数据交换中心。建设数据协同平台,实现海关、港口、企业“数据交换一条线”。截至2025年6月,累计形成口岸数据交换标准 496种,搭建口岸数据链路 3154条,实现443种业务交换,日均业务交换9.9万次。
优化口岸综合服务
提升企业办事便利度
提供一体化便捷服务。打造“E港通”口岸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,聚合通关、物流、贸易、金融、数据服务等11个频道,纳入“港e查”“船e通”等34个主题板块,对外提供口岸综合服务应用41项。2024年6月至2025年6月,累计服务企业2700余家、用户6000多名,日均业务办理与信息查询40万次以上。
创新海事政务闭环管理服务举措。实施海事政务远程受理、网上审批、远程补正和邮寄发证的数字化闭环管理模式,32项海事业务可全程线上办理,实现全流程“非现场办理”的闭环模式,节省企业人工线下跑单、提交纸质单证等成本。2025年1月至6月,连云港海事政务中心办件量14863件,其中不见面办理业务量占68%,业务办理时间较法定办结时限压缩50%,惠及船员3000余人。
加强互联互通合作
提升区域通关效率
畅通新亚欧陆海联运数据通道。建设“连霍数据走廊”,实现连云港口岸与霍尔果斯口岸船舶、班列、公路等陆海联运数据联通,联运汽车和火车经霍尔果斯口岸通关时间分别从30小时、12小时压缩至5小时和6至8小时。连云港口岸与哈萨克斯坦霍尔果斯—东门无水港实现中欧班列发运、抵达、卸车等数据交换,通过协调列车交接、换装流程,推动宽轨接发能力提升15%,准轨接发能力提升30%。
探索多式联运“一单制”服务。打造“一次委托、一口报价、一单通办、一票结算”的多式联运“一单制”综合物流信息平台,集成订单管理、商务结算、联运单生成等功能。开展以徐州等内陆城市为起点,经连云港出口的关联承运人协议(CCA)海铁联运“一单制”业务,企业一次委托完成“铁路+海运”全程运输,2025年1月至6月完成运量1232标箱。另外,推出“铁路箱下水”服务模式,突破铁路集装箱不用于海运的限制,减少换装、交接和空箱调运成本,2025年1月至6月发送重箱 634标箱。